作者:王璐股票配资平台大全
高考已经落幕,另一场决战才刚刚开始——报志愿。
随着高考选科模式普及、录取规则日趋复杂,这一赛道还在升温。艾媒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10.2亿元,预计2025年为10.9亿元。
(图/Pexels)
面对志愿填报这块流量洼地,各大互联网公司早已盯上。随着AI持续升温、应用端竞争全面开卷,这一高考刚需场景被进一步激活,大厂们持续加码,火力全开。
夸克发布首个自研高考志愿大模型,推出“智能选志愿”等功能;QQ浏览器推出行业首个高考Agent「AI高考通」;百度也在今年上线「高考高频考点库」、「AI志愿助手」等系列AI产品。
凭借着智能、高效和免费,这些“AI张雪峰们”迅速成为考生和家长们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
然而,大厂的目标,并不止于此。
志愿填报不仅是抢占流量入口、低成本获取用户的手段,也是获取教育决策数据、检验Agent及大模型“实战能力”的重要场景。
但问题也随之而来:填报志愿是一场“只能成功、不能试错”的选择。尚处在早期阶段的AI,真的能打破信息差,给出靠谱建议吗?大厂在这场信息大战中,又能抢走多少红利?
AI界“张雪峰”,大厂抢着上
目前市面上的AI报志愿工具主要分为三类玩家:互联网大厂、大型教育公司,以及专门做高考志愿填报的垂类公司。它们在产品入口、功能特点与商业模式上各有侧重。
在产品入口上,大部分公司主要依托自身浏览器或APP生态,比如“百度高考”、阿里的“夸克高考”、腾讯的“AI高考通”、作业帮的“作业帮高考”,分别内置在百度APP、夸克APP、QQ浏览器、作业帮APP里;有些公司则是APP+小程序两端布局,例如教育公司高途、这一赛道的老玩家亿阁教育的“优志愿”,以及由中国教育在线开发的“掌上高考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字节、知乎等互联网公司也在高考报志愿上有所行动,但并未自研工具而是选择合作,两家均和“掌上高考”合作开放模拟报志愿入口。
从功能层面看,这类工具主打全面多样,包含历年真题、专家直播、报考政策解读等一系列与高考相关的内容,但外界主要关注的还是报志愿这一核心环节。
「定焦One」体验发现,各类工具操作方式大致相似:考生或者家长输入所在省、科目以及分数后,可得到排名,并获得“稳、保、冲”三类推荐院校,然后通过对话或者性格测试等环节,提供个性化的志愿填报建议。
(图/unsplash)股票配资平台大全
明辉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